网站地图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人才理念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员工风采
公司活动
读者服务
纠错平台
正版验证
渠道服务
当当网
京东
天猫
学科网
图书展示
新概念英语成人版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
优可英语(小学)
优可英语(初中)
优可英语(高中)
优可语文(小学)
优可语文(初中)
优可语文(高中)
优可直销(初中)
优可直销(高中)
下载中心
新概念英语成人版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
优可英语小学
优可英语初中
优可英语高中
优可英语初中
优可英语高中
新闻动态
新闻快报
学习天地
香港六今宝典
香港六今宝典
新闻中心

小学生为什么要学做饭?

2022-05-17

自从教育部正式要求今年9月开始,要把劳动课纳入中小学常规独立课程,社交平台里家长们的画风又变了。

之前都是晒娃的芭蕾舞、钢琴曲、乐高编程作品,如今晒起了四菜一汤。

 

好厉害啊……

进得了厨房,修得了电器……

这一代小学生不得了哇

按照新的教育方案,教育部要求学生们掌握的技能远不止四菜一汤,还有清洁卫生、修电器、种菜养小动物等等。

不同年级需要掌握的东西也不一样,比如烹饪,1~2年级小朋友只要会洗菜,3~4年级要做凉拌,5~6年级就真的要三菜一汤了。

 

农业生产劳动方面,低年级要学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高年级要学种蔬菜果树,甚至水产和稻田养殖。

其实早在教育部提出要求之前,一些学校和家长就有意识培养小朋友们的生活技能了。

比如广州荔湾某小学,种菜这一课早就安排上,老师会带着孩子们把天台的荒地变成小菜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从播种到养植都由孩子完成,有收成后,还会让学生把菜拿到门口义卖。

 

 

南京有几所学校,则早早开设了烹饪课,五年级的孩子,已经能独立做出七八个家常菜了。

 

这技能让许多90后年轻人都自愧不如,这一代人小时候少会接触劳动教育,在家也常被禁入厨房,因为那时候“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于是我身边许多同龄人,都是出国留学或者毕业工作,甚至成家立室之后才学着做人生第一道菜的,生活技能也限于凑合活着。

 

粤语“无饭”同“模范”,我们这一代多的是“无饭家庭”

方案出来后,有人调侃,这是担心90后家长们饿着,安排孩子做饭给他们吃吗?

我们需要肯定的是,做饭是实用技能,也是生活中平凡的趣味,育儿博主还建议家长通过下厨房带娃学习科学小知识——面团加酵母会膨胀,烤肉散发出的香味,是丰富的蛋白质加热后发生美拉德反应,土豆切开后会发黑,是因为接触空气氧化了……

我看一次哭一次的日本电影《小花做的味噌汤》,改篇自真实故事,说的是癌症末期母亲留给女儿小花最后的礼物,便是教会她做菜和家务事。

 

因为妈妈觉得,只要身体健康,拥有活下去的能力,将来不管去哪里或是做什么,都能好好生活。

 

妈妈离开后,小花也恪守约定,每天早上自己煮味噌汤,认真努力过生活。

来自家长的PTSD:不会又让家长教吧?

毫无疑问,做饭是“该学”的,但是一听到要将做饭等劳动技能纳入课业,家长们反应却参差不齐。

有人认为“早该如此”,认同并欣喜于孩子的新技能包,可另一种声音同样在阴影中迅速发酵——不会又让家长教吧?

 

那一瞬间,许多家长想起了被手工作业、生物观察实践、小发明小创造支配的恐惧,以及辅导作业时的“父慈子孝”,甚至提前开始了PTSD。

 

家长当然知道,学点实用技能是好事,可实际上,许多理念上无比正确的东西一旦真的“落地”成为课业的一部分,都会因为现实的参差变成一部分家长的噩梦。

做手工能增强动手能力、培养亲子感情,但落实的过程普遍枪手化,成为家长的负担。

《小舍得》里,夏君山和南俪白天是公司高管,下班哄娃睡着之后得打着小夜灯给小孩做幼儿园手工作业

饲养和观察小动物可以让孩子亲近自然,理解“爱”与“美”,可不分年龄段和实际情况铺开以后,又成了家长的难题。

昨天《1818黄金眼》就报道了一位父亲在高速上违停摘桑叶的新闻,评论一眼看穿真相:孩子三年级是吧。

 

原来每年三四月份都是杭州三年级小学生养蚕的时候,因为根据科学教材的要求,他们要通过养蚕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同时理解丝绸文化,而家长为了顾好蚕宝宝的一天三餐,只得全城找桑叶……对了,还得每天发照片上传。

 

说到底,这些看似正确的教育内容和现行课程体系是不匹配的。不管是蒙台梭利还是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再先进的教育理念都需要与社会的软硬件相匹配,理念本身的“正确”或者“先进”并不意味着实际效果好。

比如说教孩子学做饭吧,这在国际学校肯定不是问题,人家能设置专门的烹饪实践教室,聘请专业的烹饪教师来完成必要的技能教学。

“家校配合”更没有问题,只要孩子愿意,各种材料备齐比饭店都不差,家长拨出时间全程陪同权当亲子时间,其乐融融。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考虑“普惠”和“普适”,更应该有人文温情。且不说那些弄堂里几户人家共用厨房的家庭几点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烹饪作业的极端情况,大部分普通学校能否设立安全、实用的烹饪教室呢?

不能,就意味着要将大部分内容推回到家庭——有人会说,这原本就是家庭教育的内容啊!对的,但我们考虑一下城市中的打工人父母,可能自己都常年不做饭,孩子在爷爷奶奶或者小饭堂对付晚餐。并不是他们真就喜欢四季外卖,而是真的筋疲力尽、没有时间,是因为在和生活搏斗。

 

不可否认,教会孩子做饭的初衷和理念都没问题,可就因为初衷美好,如果最终执行上将做饭变成另一种“手工作业”、一种压向家长的任务,这才是对我大吃货国美食文化的讽刺。

老师不是保姆,家长也不是十项全能

有两个很奇怪的事实,明明中国家庭尤其是富裕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在全世界也是第一梯队,“鸡娃”的凶残能够震惊外国网友,但学校却一直在抱怨家庭教育缺失。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的教师任务之沉重,不仅课业标准奇高,无偿加班、始终奉献,还要承担各种本不应该由教师承担的考核和推广,可就算这样,家长却还在抱怨学校和教师“不负责任”。

 

家庭与学校,都在做大量的无用功。因为各种原因,学校承担了各种教育之外的功能,而“家校通”软件和家长群更多时候只是个发布指令的机器,逼着家长疲于奔命地去完成任务。

 

朋友孩子的学校,本周开始布置家务劳动项目

我认为,至少在各种新课标落地的过程中,学校“一刀切”地铺开肯定是有问题的,通过强制来表达重视,本身就未必符合教育科学的规律。

教育上家校衔接的问题说了无数次,但如果家校衔接就只是“布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反馈”而缺乏有效沟通,那再先进的理念也无法落地。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做到互补,就应该停止对对方的乌托邦式想象。老师不是保姆,无法为孩子的全面成长负责,生活技能、道德教育、三观建立,都需要家长亲力亲为;可与此同时,学校不能自己画一个蓝图,要求家长全面配合。

我要进行生物教学,家长无条件养蚕;我要教导生活技能,家长必须带孩子做饭;我要三点放学,家长就得三点接……学校不是乌托邦,家庭也不是。

 

许多普通的父母没法做到那么多,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只是因为他们普通。那些爸爸在送外卖、妈妈在写字楼加班的孩子,他们没有和父母一起做过饭,不是因为父母不负责任,只是因为那些家庭需要面对生活。

结 语:

我们的社会对“教育”有太多的幻想,似乎任何我们这代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好好教育下一代,他们总能解决的。

可事实未必如此啊,要对未来怀有希望,但不能总是期待在未来解决问题。足球踢不好,让孩子学;传统文化保护不好,让孩子学;年轻人普遍缺乏生活技能,让孩子学……不管哪里痛,只医头,这实在是要不得。

我们当然可以提倡孩子多运动、多学生活技能、注意用眼卫生,但不能说让孩子在课程系统中学习一切可能有益的东西。这不仅是低效率的,也忽略了复杂的现实问题。

家长应该认识到,学校和教师也同样在社会中生活,他们也面临生活和职业的压力、会有情绪波动和个人愿望,完美的教育者和教育机构不存在。

同样地,学校可以要求家庭教育的配合,但家庭里多的是一地鸡毛,并不能总是配合学校的需求。认识到家庭与学校的教育都不是完美的,许多工程才有可能家校各司其职,真正执行下去。

至少,请给有困难家庭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否要学,选择何时去学,既然本就是属于家庭教育的任务,就让家庭去决定,不好么?

今天的话题是: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做饭的?

来评论区说说吧~

(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纠错平台 香港六今宝典
香港六今宝典
在你使用图书时,如果发现了错误,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反馈。
或者您也可以拔打010-82561173进行反馈更多问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知行键教育